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18515218668

贷款资格预审决策模型

发表时间:2025-09-12 15:49作者:Together规则引擎
文章附图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申请人的贷款资格进行审核,以前需要专业人员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审核,现在通过决策模型就可以快速自动化的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审核贷款申请人资格需要从收支比、还贷比、信用评分评级,这3个维度考察其还款能力,对比它们与标准阈值来综合判断其是否符合贷款资格要求。

首先我们在Together建模器中定义整个决策模型的数据结构。

图片22.png

然后构建整个决策模型的DRD图形化逻辑结构。

图片23.png

输入数据:

l “申请人资料”即贷款申请人的信息。

l “申请产品”即贷款申请人申请的贷款产品。

业务知识函数

l “DTI”即收支比计算函数。参数d即支出,i即收入。采用文字表达式的盒装结构,使用简单的数学除法公式。

图片24.png

l “贷方可接受的DTI”即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接受的收支比阈值。没有参数,函数采用文字表达式的盒装结构,设置阈值常量。

图片25.png

l “PITI”即还贷比计算函数。参数“pmt”即每月还款金额,“税”即每月税费支出,“保险”即每月保险支出,“收入”即贷款申请人的收入。函数使用文字表达式的盒装结构,使用业务公式。

图片26.png

l “贷方可接受的PITI”即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接受的还贷比阈值。没有参数,函数采用文字表达式的盒装结构,设置阈值常量。

图片27.png

决策块

l “收支比”即通过收入支出比率与阈值较判断贷款申请人还款资金是否充足。它采用上下文的盒装结构,其中“客户DTI”的键值块内再嵌套一个调用的盒装结构,调用前面定义的“DTI”业务知识函数,参数使用数据输入“申请人资料”的每月收入、还款以及每月支出值。上下文输出部分通过条件表达式判断贷款申请人的收支情况是否满足审贷要求。

图片28.png

l “还贷比”即通过还款额与贷款金额的比率与阈值比较判断贷款申请人还款资金是否充足。它采用上下文的盒装结构,其中“客户PITI”的键值块内再嵌套一个调用的盒装结构,调用前面定义的“PITI”业务知识函数,参数使用数据输入“申请人资料”的每月还款额、税、保险、收入值。上下文输出部分通过条件表达式判断贷款申请人的还贷比情况是否满足审贷要求。

图片29.png

l “信用评分评级”即贷款申请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信用评级。它采用决策表的盒装结构,通过分值区间给出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评级。

图片30.png

l “贷款资格预审”即通过“收支比”、“还贷比”、“信用评分评级”来综合判断贷款申请人是否符合贷款资格要求。它是最终审核结果的决策块,采用决策表的盒装结构,通过“信用评分评级”、“还贷比”、“收支比”最终确定贷款申请人是否符合贷款资格要求。

图片31.png

至此我们完成了整个贷款资格预审的决策模型的建模,我们打开Together建模器的测试表单,输入测试数据并运行,模型执行并输出了逻辑结果,完全符合要求。

图片32.png

我们将决策模型与业务系统集成后,通过录入数据后,点击“贷款预审”的按钮,在窗口下显示出与规则引擎测试表单完全相同的计算结果。

图片33.png

通过测试用例,我们实现上述算法需求,业务系统只需简单的系统调用即可使用模型逻辑。我们还可以发布版本,快速迭代需求的变化。赶快联系我们,体验Together规则引擎强大功能吧!


文章分类: 经典模型
分享到:
精选文章
公众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让您的业务更自动化、智能化!
联系邮箱:   zhangyi@rongtek.com      wangyilong@rongtek.com
咨询热线:185 1521 8668        183 3562 2627
电话:010-8200081